加载中...

怎么样引导文明行车、文明停车不断改善道路交互与通行秩序?

来源:开云下载官网

   发布时间:2024-06-18 09:30:55

  近年来,随着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许昌市主城区人口、车辆大幅度增长。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机动车保有量30余万辆,二轮、三轮、四轮电动车保有量110余万辆,并且还在持续迅速增加,导致道路交互与通行压力不断增大,不文明行车、随意乱停乱放等造成交通拥堵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,成为普遍的“城市病”,困扰着城市的发展。

  民有所呼,我有所应。畅通道路,许昌也始终没停下探索的脚步。近日,由许昌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牵头,有关部门在充分走访、调研的基础上,研究起草了《解决中心城区部分道路拥堵问题工作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《工作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),为治理道路拥堵提供了很多可行性办法。

  那么,怎么样引导市民群众文明行车、文明停车,日益拥堵的城市道路怎么样才可以顺畅通行,道路交互与通行秩序怎样不断改善?

  带着这样一些问题,记者对《工作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出台的背景、措施进行了采访。

  12月1日晚上,记者在市区天宝路学府名苑小区北门看到,这里停放着2—3排机动车,外层2排无序地停放在快车道上。无独有偶,在八一路未来东岸华城小区北门,也有一排机动车停到了快车道上,不仅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风险隐患,影响了内侧停放的车辆出行,也造成了交通拥堵。在兴业路,道路已经堵得水泄不通,道路两侧被各类车辆塞的满满当当,让本来就不宽敞的马路,显得更为狭窄。

  走访过程中,记者还发现有些车辆已落满灰尘,有些汽车还整齐地披着车衣,应该是停了较长时间。更有甚者,有些车主将车停在街道的路口附近,造成道路拥堵。

  在我们的生活中,这样的场景并不鲜见,面对这样一些问题,怎样解决成为关键,城市管理者也想了很多办法,但这也要求我们广大市民共同行动起来,自觉维护好我市道路通行环境。《工作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。

  《工作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提到,根据停车泊位功能定位,引导市民群众兼顾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,文明行车、各行其道,文明停车、各入其位。

  经采访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,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,为切实解决道路拥堵问题,还路于民,我市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全面排查掌握道路拥堵情况前提下,以常态化开展整治工作,实施道路通行整治、增加停车设施、优化泊位设置、部分路口改造、柔性服务管理等,让城市道路回归通行优先的本质。

  以前这样一个时间段,你们或许对这条路“望而却步”,可现在通过学校和交管部门的有效联动,学生在操场上有序散队,家长直接在大门口接到孩子就走,原先校门口两边,也增加了停放非机动车的位置,道路不仅通畅了很多,孩子们也得到了更好的呵护。

  同时为提升机动车通行效率,取消了学府街道路南侧的路内停车泊位,利用南侧道牙以上较为宽敞的行道树树下位置,新增停车泊位,使学府街道路通行整体更便利有序。

  通过这个小案例,也生动诠释了《工作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提到的“一路一策”的解决措施。

  老城区部分老旧小区停车位严重不足,既不足以满足居民夜间停车需求,又因乱停乱放造成道路拥堵;学校上下学与道路交互与通行组织衔接不畅,造成高峰时段道路严重拥堵;部分较窄路段施划的路内泊位影响道路通行……

  “在前期排查中,市区学府街、府西路、南海街、天宝路等路段在高峰时段,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。”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说,“尽管每条路拥堵的原因各有不同,但给市民造成的影响却是相同的。”

  如何更好还路于民,也成为了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,需要“一路一策”,逐步推开整治工作,才能让整治成效更明显、更持续。

  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,《工作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通过优化泊位设置等具体有效的措施,从拥堵路段中选取10条先行先试。

  根据试行情况,下一步继续做好中心城区停车普查,摸清停车需求、停车资源底数,围绕基本停车需求及出行停车需求,在保障道路交互与通行有序、安全、畅通的前提下,对路内泊位来优化施划,合理减少路口、医院、学校等易堵区域妨碍通行的路内泊位,科学施划周边路内泊位,满足拥堵路段机动车辆通行需求,保障非机动车车辆行驶的连续性、安全性,实际做到还路于民。

  近年来,随着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,停车难成了居民的烦心事,本来开车出行是因为方便快捷,但现在出行前经常要查查路线堵不堵车?目的地周边好不好停车?然后才决定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。

  民生跟着民声走,我市迫切地需要在中心城区深度挖掘,想方设法建设各种停车设施,不断缓解停车难题,以及部分道路、部分时段拥堵的问题。

  经采访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,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,如何在中心城区增加停车设施,最难的地方在于没有土地和空间,但各部门集思广益、想方设法,进行多轮走访调研,协调解决遗留问题,利用“边角”地块、空闲地等,今年新建改建了12处路外停车场,新增停车位1046个,同时考虑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,还在这12处停车场配建了98台充电桩,缓解了周边停车和充电难题。

  另外我市非机动车停车泊位主要在道牙以上施划,大多数都用在二轮、三轮、四轮等非机动车辆临时停靠,目前道牙以上基本实现非机动车车位施划全覆盖。

  “这个停车场建好后,感觉很方便。”12月3日,在文峰路与八一路交会处的八龙游园林荫停车场,刚停好车的市民王先生说,“这旁边有饭店、幼儿园、医院、超市、农贸市场,以前是真不好停车。”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,八龙游园林荫停车场在今年7月28日启用,占地4000余平方米,施划车位106个,还配建了12台充电桩,有效缓解了周边停车压力。

  “新能源汽车在这里10分钟就能充满电。”在文峰路与天宝路交会处保利堂悦小区西侧的停车场内,市投资集团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着这里的“黑科技”。目前,该停车场北半部分正在建设我市第1座新能源汽车超级充电站,近期将建成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,支持快充功能的车可实现10分钟充满。

  同时,我市积极谋划,落实《许昌市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规划》《许昌市中心城区智慧停车系统专项规划》《许昌市中心城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点专项规划(2023—2025)》等,持续不断的增加停车设施,增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。《工作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提到,未来将围绕医院、学校、商圈、交通枢纽、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停车需求,充分的利用城市“边角”地块、公园绿地、地下空间、人防工程等,谋划新(改)建临时停车场、林荫停车场、口袋停车场、地下停车场、立体停车楼等。

  还将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行动,通过小区内部挖潜增效、片区综合治理等方式,积极扩(新)建停车设施,探索居住小区专用停车场、经营性停车场等开放共享机制,盘活停车资源。优化老旧小区周边道路交互与通行组织,在保障道路通行的前提下,科学划定方便居民夜间停车的路段、时段,增加老旧小区居民夜间停车泊位。

  绝对的供需矛盾之外,相对停车难的矛盾或许就在这里——人们更习惯在路边停车。

  “市民之家9点上班,每次来这办事,8点多来就基本没车位了。好多车都是长期占着不动,我们办事的都没地方停!”采访中,一位市民和记者说,市民之家附近停车位很紧张,特别是白天特别难找到停车位。“这辆车停在这里很久了,该报废就报废,一直占着公共资源也不是个办法。”市民之家执勤的保安也表示无奈。

  在府西路走访时,记者还发现白天路内泊位被一些电动车、三轮车占用的现象。“这是白天上班了用来占车位的,晚上回来电车挪走,汽车停这。”周边群众对这种现象也表示屡见不鲜。

 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这样的情况十分常见,群众还给这类车辆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——“僵尸车”。

  虽然采取种种措施,依然无法有效解决白天车辆长期占用路边停车泊位的现象,个人长时间“私有”公共路内停车泊位依然非常普遍,其中前期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成立工作专班,在市民之家周边进行了统计,超过半数以上车辆白天占用路内停车泊位超过5个小时,前来办事的市民群众找不到车位,有时因为着急,干脆就停在行车道上,导致道路通行不畅,也给其他市民群众带来极大不便。

  整治“僵尸车”,我市交管部门也多次出手,常态化开展治理工作,但这种长期占用公共资源的行为仅仅依靠劝导、疏导的措施和车主自觉作用不大,而且容易反弹,需要探索一定的机制和有效措施进行解决。前期工作专班在学习其他地市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,征求了部分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群众代表意见,提出了先期在部分拥堵路段试行“首时免费、夜间免费、阶梯调节”的价格调节机制,通过引导群众即停靠、即办事、即驶离,提高路内泊位使用周转率,服务群众出行,大多数表现路内泊位的公共性、临时性、便捷性,但前提是不能妨碍道路的通行便利性。这种机制是为了方便群众临时和夜间停车,引导、避免个人长时间占用路内泊位。

  站在方便大多数市民群众的角度,工作专班经充分研究考虑,在全省率先提出了“首小时免费”,记者也与省内外地市进行了比较,其他地市多为“首半小时免费”“首一刻钟免费”等。

  在此基础上,后续采用阶梯适当收费,可以有很大成效避免个别车辆白天长时间占用路内临时泊位,方便更多办事的市民有车位、好停车。

  “夜间免费”时长为12小时,与“首小时免费”可叠加,每天夜间实际免费时长为14小时,与其他地市相比也是更长,基本能满足市民群众下午下班后夜间免费停车需求。

  另外还设置了计费封顶机制,停留在同一个路内泊位24小时,最高封顶18元,不会出现无上限计费的情况。

  通过适当的价格调节,既满足大多数市民群众白天临时停车需求,引导群众养成即停即走、规范停车的文明出行习惯,又能有很大成效避免白天路内泊位被长时间占用的现象,还提供了夜间免费停车的方便,实际做到还路与民,让路内泊位“活”起来,给更多的市民群众提供方便。

  文峰路与天宝路交会处,是不少人上下班必经之路,自从实施交通路口改造后,路口拥堵现象得到了很大改善。

  “我经常走这里,以前路口四周都是绿化带,影响车辆通行。”市民张华说起文峰路与天宝路交会处的变化,一个劲儿称赞这是民心工程。

  《工作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提出了要加强路口改造。后续,像文峰路与天宝路交叉口这样的“微”改造工程还将持续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介绍,在前期对文峰路与天宝路交叉口、文峰路(八一路至新兴路)、文峰路清潩河桥等路口、路段改造的基础上,还对八龙路与龙兴路、新兴西路与仓库路、许都路与兴业路、莲城大道与文峰路、文峰路与东大街、建安大道与魏文路、七一路与南关大街、建设路与古槐街等拥堵路段交叉口进行了实地勘察,基本找准了拥堵原因,已研究通过了《许昌市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规划》,明确了各路口的改造实施方案,近期将逐个进行落实。

  市交管支队工作人员介绍,将以严格管理和柔性执法相结合的方式,对大家反映强烈的随意侵占行车道、占压公交站点、占压路口区域等行为,从严进行管理。

  针对学校、医院等特殊区域周边长时间临时停车和不文明停车行为,将充分理解接送学生和就医车主的心情和急迫的需求,以柔性执法为基,以劝导教育为主,做好停车引导服务等工作,尽可能减少对道路通行的影响。

  同时,对私设锥桶、私划车位、“僵尸车”等占用公共资源的行为开展综合治理,慢慢地增加非机动车停放管理,及时劝导、纠正乱停乱放行为,宣传相关法律和法规,常态化倡导教育车主遵守交通秩序,自觉文明停车。

  那些穿着红马甲,手拿小红旗的志愿者,认真指挥着交通,让你的上班路更畅通。

  上学、放学高峰路段,各个学校门口,那些护学岗的志愿者总是风雨无阻,守护着孩子们的上学、放学路。

  他们的风雨无阻,无疑是对这句话的贴切注释。城市的主体是人,城市的建设、治理与发展不能离开人,而只有人人参与,人人对城市都具有归属感、参与感和责任感,城市最终也才能成为最能体现人的精神的城市,让民众得以“诗意的栖居”。

  《工作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提到,下一步还要强化占道经营等其他影响道路通行问题规范管理,对多次劝导仍乱停乱放的车辆及占道经营行为,要依法依规处理。加强学校上下学组织与学校周边道路交互与通行组织的有效衔接,最好能够降低因接送学生造成的交通拥堵。

  其实,一个城市治理交通拥堵不会一蹴而就,虽然《工作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提出了很多措施,但在设施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,还有大量细致的工作要做,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、久久为功。需要城市管理者一直在优化探索完善城市交通拥堵科学治理体系,有效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及智能化交通应用水平。更需要整个社会参与,养成良好的交通出行习惯,与人方便、与己方便,兼顾好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。如果大家都作为文明出行的参与者,那我们也必将会成为受益者。

  同时,为更好倾听民声、集中民智、反映民意,也希望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踊跃参与,积极建言献策,不断改善道路交互与通行出行环境,更好地推动许昌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。

小安安
分享:

联系我们,立刻获得报价

联系我们
TOP